【新唐人2014年11月25日訊】中國人民銀行宣佈,11月22號開始,降低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利率,不過中共當局這一罕見舉動,並沒有給外界帶來驚喜。專家認為,中國經濟持續放緩給中共帶來了實際壓力,為了實現好看的經濟增長數據,中共被迫降低利率,不過由於中國的政經體制都已經爛的不可收拾,貸款者把錢拿走後並不會投入實體經濟。而一旦開閘降息,後續造成的通貨膨脹將更加稀釋民眾資產,加速中共滅亡。
中國人民銀行宣佈,從22號開始,下調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。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.4個百分點,降至5.6%﹔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.25個百分點,降至2.75%,同時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,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.1倍調整為1.2倍﹔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也相應調整。
美國《華爾街日報》指出,央行的降息舉措,是迫於政治和市場壓力做出的決定,意味著央行承認,此前為提振疲軟經濟採取的零星舉措並沒有奏效。不過,因為市場低迷,降低貸款利率也不能保證借款人有借貸意願。
大陸《新浪財經》評論說,降息對商業銀行是最大的利空,甚至可以說是「致命性」的打擊。
旅美經濟評論家馬傑森:「貸款利息降低比較多,降息的目的是想從刺激實體經濟方向走,而不是把錢從銀行逼出來刺激消費。它一旦第一次降息,那以後降息就可能變為一個常規的調整手段了,它一步一步往下走我們再看,但至少可以看到目前經濟放緩,中共自己也在擔心。」
在採取這一次降息之前,中共央行已經採取了一系列小規模寬鬆措施,不過,《華爾街日報》指出,這些措施並沒有能促進銀行的放貸和企業的借貸意願。
11月6號,央行也承認通過所謂的中長期借貸工具,已經注入7,695億元到中國各銀行,包括9月份注入的5,000億元,和10月份注入的2,695億元。
大陸企業觀察員何軍樵:「這個錢要麼就出逃了,要麼就拿去還債了,基本上沒有拿去再生產,降息基本上沒甚麼大的的用處,對老百姓來說,不是甚麼好事,通貨膨脹馬上就會加劇。撈錢的撈錢,逃跑的逃跑,外流的外流,老百姓最多就弄點工資錢,就看中國老百姓的忍受程度和政府的維穩能力。」
《新浪財經》專欄作家余豐慧認為,降息引發管制利率與市場化融資價格差距拉大,只能導致銀行體系裡的資金流向民間高利貸市場和房地產市場,從而造成企業融資成本更高。同時,由於降息拉大了中國和美國的利差,會導致熱錢流出加劇,使得國內流動性資金更加趨緊,甚至出現熱錢撤離導致的金融風險。
何軍樵:「大家都在往銀行裡撈錢,撈不到錢他就會向社會融資,通過各種手段,無論政府還是民間,銀行都在進行融資,其實很多企業已經資不抵債,大家都在靠這個槓桿在活著,所以現在金融、製造業,包括房地產實際上都是一個龐氏騙局。」
大陸財經評論家牛刀:「大家都干滿了就走了,根本不負責任的,這樣的債務,可以這麼說,本身搞這個的時候就是準備爛債的,他當時借出去這個錢,就不打算讓這些人還的,所以整個商業銀行都會出問題。」
《新浪財經》指出,這次降息的貸款會流向股市、互聯網金融,以及房地產市場。
大陸財經評論家牛刀認為,這次降息完全是為了「救市」,不僅不能刺激經濟,還會導致人民幣長期的大幅貶值。
牛刀:「鈔票印多了以後房地產價格拉的太高,中國共產黨在房地產方面拚命的保住,他們還不想把泡沫搞下來,還要人家繼續去買房。所以共產黨過不了這兩年,絕對過不了,它想怎麼救都沒有用。」
大陸企業觀察員何軍樵也認為,中共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已經爛的無法救要,任何措施都無法真正解決它所面臨的經濟難題。
採訪編輯/劉惠 後製/舒燦